我國兒童生長曲線圖將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兒童生長標準 日前媒體報導”嬰兒標準體重表,台灣錯用40年”,衛生署表示,過去40年來,全世界並無一標準化的兒童生長資料,各國各自使用不同的研究數據作為其國家兒童生長的參考依據,並非台灣錯用標準體重表。
衛生署非常重視此問題,故在黃富源所主持「兒童健康推動委員會」即多次討論過我國兒童生長曲線之問題,會中參與討論的專家包括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張美惠教授、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林秀娟副院長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北港分院陳偉德院長等,其均認為我國應採用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之兒童生長曲線做為國人使用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為建立更為客觀的、適用於「全球」兒童生長的標準依據,自1997至2003年收集來自不同國家、人種及文化,計8,440位0-5歲健康嬰幼兒的生長及相關資料來建立全球適用的標準兒童生長曲線。
這些接受調查的嬰兒皆為:餵食方式以母乳哺育並適時的添加副食品、有良好的衛生照護、母親不吸菸等,處於良好健康相關因素的環境之下成長的。這個生長標準也證實五歲以前的兒童生長差異性主要是受營養、餵食方式、環境及健康照顧的影響,而不是受基因或人種的影響,因此適用於全世界各地的嬰幼兒。
採用WHO之標準,不僅是經過兒童健康委員會之學者專家審慎的討論通過,2006年6月臺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也指出:國內外過去所用的生長標準大部份都採用餵食配方奶的嬰幼兒,而他們的生長比健康的母乳哺育嬰幼兒之體重增加為快,因此很容易將餵食母乳的嬰兒誤判為體重不夠。
故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呼籲所有醫療保健工作人員採納WHO的新的標準。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表示未來兒童健康手冊新版印製時,將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之全球兒童生長曲線圖供國人參考;同時,為瞭解本國兒童之健康成長情形,衛生署也表示未來也將持續收集相關母乳哺育與配方奶嬰兒及飲食狀況等影響因素,建立本土性兒童生長資料,並與WHO生長標準比較,以定期監測兒童健康狀況。

如何使用兒童生長曲線圖~

一、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摺頁的正反兩面,分別是男孩、女孩身長(高)、體重與頭圍等3個生長指標的百分位圖,每張圖上均有五條曲線,由上而下分別代表同年齡層之第978550153百分位。新版生長曲線圖的身長/身高圖,在2歲時曲線有落差,主因在於測量方法不同;2歲之前是測量寶寶躺下時的身長,2歲以上則是測量站立時的身高。
二、媽媽可以按寶寶的性別,先找到橫座標所標示的寶寶足月/年齡,再找到縱座標上身長/身高、體重與頭圍數值,就可以找到寶寶在同年齡層小孩的百分位。
以滿1歲的男孩身高75公分為例,大約在第50百分位,就表示在100位同一年齡層的寶寶裡,排在中間位置。
三、一般而言,嬰幼兒之生長指標若落在第97及第3百分位兩線之間均屬正常,否則就要考慮該項生長指標有過高或過低之情形。要強調的是,兒童生長是連續性的,除了觀察每個落點外,其連線也應該依循生長曲線的走勢,如果高於(或低於)二個曲線區間時,需請醫師評估檢查。

本文載自~國民健康局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_Show.aspx?Subject=200712250006&Class=0&No=200812240001

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下載點~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_Show.aspx?Subject=200712250006&Class=0&No=2009050500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莎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